查看原文
其他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2016-06-24 贾雷德·戴蒙德 城读
城读Vol.84




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






不同大陆人类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大陆环境的差异,而不是人类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译文出版社,2014.

Picture source:



自从现代人的祖先在大约700万年前,从现在的类人猿的祖先分化出来后,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猎捕野兽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生活方式没有根本差异,直到最近的13000年,有些地区开始驯化野生动植物,发展农业,有些地区保留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这些历史差异影响现代世界的形成,使用金属工具、有文字的社会征服或消灭了其他类型的社会。


为什么扩张到全世界的是欧陆人,而不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或土著美洲人?为什么不同大陆的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是什么决定了生活在不同大陆人群的命运?



贾雷德·戴蒙德1997年初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他的核心论点是: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的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前左右农业的出现,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特征。

 

但是,并非所有大陆都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对于农业兴起至关重要的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在各个大陆极为不均。最有价值的可驯化的野生物种只集中在全球9个狭窄的区域,这些区域因此成为最早的农业中心。这些地方的原住民由此获得了发展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先机,随后成为现代世界的主宰。




从终极因素(如大陆轴线走向)通往使某些民族能够征服另一些民族的近似因素(如枪炮、马匹和疾病)的因果关系链。例如,人类的各种各样疾病是在有许多适于驯化的动植物物种的地区演化的,这部分是由于农业产出养活了使流行疾病得以保持的人口稠密的社会,部分是由于这些疾病时从驯化的动物身上的病菌演化而来。



为什么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命运很重要?

粮食生产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不同大陆的人群是否变成农民和牧人、何时变成农民和牧人的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们日后截然不同的命运。

 

通过对人类能够以之为食的几种动植物的选择、饲养和种植,使他们构成每单位土地生物量的90%而不是0.1%,可以从每单位土地获得更多食物,每单位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比狩猎采集的人多10-100倍。

 

牲畜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提供肉类、奶脂、肥料、毛发、畜力(拉犁、运输和战争)以及病菌。

 

农业的出现成为人群传染病形成的开端。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传染病病菌原是动物所感染的十分类似的祖代病菌突变演化而来。驯养动物的人成了这些病菌的第一个受害者,这些人逐渐形成对这些病菌的抵抗力,具有免疫力的人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病菌的人接触时,流行病就产生了,99%从未接触过这些病菌的人因此丧命。这些病菌在欧洲人对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土著的征服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例如,死于欧亚大陆病菌的印第安人,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枪炮和刀剑之下的多得多。1520-1618年,由于天花流行,墨西哥人口从2000万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从此定居下来,人口越来越稠密;改变了人类社会结构,富余粮食可以养活不事生产的统治阶级和专门人才,形成等级分明、行政统一、经济复杂、技术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农业的发展,亦即能够利用驯化的动植物,最终说明了为什么帝国、知书识字和钢铁枪炮在欧亚大陆最早发展起来,而在其他大陆发展较晚,或者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在军事上使用马和骆驼,以及来自动物的病菌的致命力量,使得欧亚大陆的人能够征服甚至消灭其他大陆的人。

 

当然,农业发展虽然养活了更多人,但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未必比狩猎采集的人来得优越。例如农民劳作时间更长,更辛苦、身材更矮小、营养较差、牙齿不好、死得更早等。关于农业发展的代价,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的简史》中有更充分的论述,农业对于延续智人这个物种来说是好的,但对个体而言却不是好事,赫拉利甚至把农业称为“史上最大的骗局”(详情请点击阅读 城读│智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那么,动植物的驯化需要什么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适合驯化。

 

在20万种会开花的植物中,大约几千种可供人类食用,只有几百种得到一定不同程度的驯化。即使在几百种植物中,大多数作物只是对饮食的次要补充,仅仅十几种作物的产量,就占现代世界全部作物总产量的80%以上:谷类的小麦、玉米、稻米、大麦和高粱;豆类的大豆;根或块茎中的马铃薯、木薯和甘薯;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和甜菜;以及水果中的香蕉。谷类作物占全世界人口消费的卡路里的一半以上。

 

世界只有5个地区的粮食生产完全是独立出现的:西南亚或者近东或新月沃地;中国;中美洲(墨西哥中部和南部以及中美洲的毗邻地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可能还有亚马逊河流域的毗邻地区;美国东部。此外,还有4个地区——非洲的萨赫勒地带、热带西非、埃塞俄比亚和新几内亚——是独立出现粮食生产的候补地区,每个地区都有某种不确定之处。

 

并且,这些地区发展农业时间差异甚大,一些邻近地区的狩猎采集族群从农业中心学会了粮食生产,其他一些邻近地区族群则被来自农业中心的粮食生产者所替代了。有些地区既没有发展出农业,也没有学会农业,始终以狩猎采集为生,直到现代世界。



在全世界作为驯化候补者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被驯化了。其中5种最重要且遍布全世界:牛、绵羊、山羊、猪和马;另外9种只对部分地区重要:阿拉伯单峰骆驼、中亚双峰骆驼、美洲驼/羊驼、驴、驯鹿、水牛、牦牛、爪哇野牛和印度野牛。

 

这14种哺乳动物的祖先,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南美只有1种,产生了美洲驼和羊驼;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1种都没有;而欧亚大陆碰巧比其他大陆具有多得多的可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类食草动物,具有13种动物的祖先。这种不均匀的分布,成了欧亚大陆人最后得以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的一个重要原因。

 

驯化动物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驯化失败的原因包括动物的日常食物、生长速度、圈养中的繁殖问题、凶险的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和群居结构。



总结与讨论

人类走出非洲后,慢慢迁徙到世界各地,生活在不同大陆的人发展的轨迹在13000年前分化,不同大陆的人先后发明了农业,但是不同大陆的人驯化的作物和牲畜差异很大;有的地方人群虽然没能够发明农业,但是因为靠近发明农业的地方,农业技术逐渐传播过来,农业也发展起来;有的地方既没有发明农业的条件,又被高山或海洋阻挡,与农业中心隔绝,至今农业发展有限,采集狩猎依然是获得食物主要方式。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富余粮食,欧亚大陆民族发明出了枪炮和钢铁,身体发展出对某些病菌的抗体,其他大陆民族则没有发明出枪炮和钢铁,身体也不具备对某些病菌的抗体。

 

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源自这些民族的天生差异,而是源自环境的差异,其中有4组环境差异最重要。


第一,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野生动植物品种的差异。就生物物种来说,欧亚大陆最为得天独厚,非洲次之,美洲又次之,而澳大利亚最下。


第二,影响作物和牲畜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传播速度在欧亚大陆最快——东西主轴线和相对不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在非洲较缓慢,在美洲尤为缓慢,由于南北向主轴线和地理与生态障碍。


第三,大陆与大陆之间的传播的难易程度不同,传播最容易的是从欧亚大陆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大部分牲畜就是通过这种传播得到。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传播,没有对美洲的复杂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各大陆在面积和人口总数之间的差异。更大面积更多人口意味着更多潜在发明者,更多相互竞争的社会,更多发明创造。

 

但是,更多的问题还没回答:为什么在欧陆人中,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其他人群,在现代世界占据政治经济支配地位?对于人类社会不同命运的解释,是否也能用于解释不同的人类团体和企业组织的命运?戴蒙德在2005年新版中增加一篇后记,补充了新的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7年《枪炮、病菌与钢铁》出版之后,立刻大受欢迎,先后翻译成33国语言,1998年本书获得包括普利兹奖在内的多个奖项,2005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邀请戴蒙德解说,制作了同名纪录片(),在PBS频道播放,但本书也遭到许多尖锐的批评,特别是批评该书“环境决定论”,忽视了文化和人类的能动性。


★ 城读相关阅读:

3. 城读│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先于农业”模型与考古学事实

9. 城读│智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10. 城读│谁第一个提出“城市革命”?

22. 城读│“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的争辩当真可以休矣?

49. 城读│1800:人类历史转折点

56. 城读│地理如何影响欧洲城市体系的起源?

83. 城读│3分钟看世界6000年城市发展历史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